中華民國101年2月28日創刊
中華民國1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 13:10  ● 回首頁  ● 會員專區
  今日訪客人數:1637682 
 全國報系 總 裁:鍾 百 城  名譽董事長:邱 奕 勝  副總裁:陳 旺 彬、郭 雲 輝、林 岳 本  顧 問:鄭 文 燦、張 進 豐
蔡英文(臉書分享)小英的故事 - 臉書分享 - 全國報系→全國時報(全國電子報、全國警友報、全國文教報、全國忠貞報)蔡英文(臉書分享)小英的故事 - 臉書分享 - 全國報系→全國時報(全國電子報、全國警友報、全國文教報、全國忠貞報)
臉書分享
蔡英文(臉書分享)小英的故事
2012年10月01日

我們辦公室也設計了一款中秋賀卡,大家喜歡嗎?

 

「小英的故事」說明了「小英教育基金會」不是我一個人的,「小英」指的也不只是我個人,從想想論壇開張起就連載至今,已至完結篇,作者也寫了一篇後記,歡迎大家共同來回味。

小英的故事 想想論壇 後記

 

frozentorchSep 30, 2012

 

 

《小英的故事》是我於 2003 年在英國倫敦留學期間寫成。當時正在寫學位論文,每天閱讀、分析大量西方歷史和西方理論文獻,卻遇到一個遲遲難以突破的瓶頸,令人沮喪難安。
 
指導教授便要求我,必須重新思考自己是以什麼身份,站在什麼角度,何種視野,來和我每天閱讀思考的西方經驗對話。教授開出的藥方是,要我暫時拋開嚴格的學術成規,退一步從個人經驗出發,回想自己在台灣的成長過程中接觸西方文化的歷史,重新檢視自己和西方文化以及西方世界的關係,然後再回過頭來重新面對學術研究中的西方歷史與理論。
 
於是,我仔細回顧了從小到大接觸西方文化的經驗,想起童年時看的許多卡通,其中有許多是日人改編自十九世紀末葉的歐洲兒童文學名著,包括法國作品《咪咪流浪記》(Sans Famille, 英譯 Nobody's Boy, 187),《小英的故事》 (En Famille,英譯 Nobody's Girl, 1893),瑞士作家作品《小天使》(Heidi, 1880),英國作家作品《龍龍與忠狗》(A Dog of Flanders, 1872),還有片頭主題曲和劇情皆催淚至極的《萬里尋母》,收錄於義大利名著《愛的教育》裡 (Cuore,英譯 The Heart of a Boy, 1886) 等等,應該是我有記憶以來,最早直接接觸歐洲文化的經驗。
 
重讀了這幾部經典的「孤兒奮鬥記」,對照著我平日的學術閱讀,我這才讀出許多兒時並不真正了解的作品意涵:這些作品大多和今年適逢 200 歲誕辰的英國大文豪狄更斯 (Charles Dickens 1812-1870) 的著作類似,皆以貧困兒少的悲慘遭遇為主題,對十九世紀歐洲工業資本主義社會提出觀察與批判。
 
差別只在於,文字較為艱深的狄更斯作品,大多數預設讀者為青少年甚至成年人;而由日人改編為卡通,在亞洲廣為流傳,以至於我們有幸接觸的這些作品,預設讀者則為兒童。
 
也就是說,它們皆以小朋友能夠了解的語彙,試圖讓孩子理解各種社會議題:巨大的貧富差距、徵地與都更對人民生活造成的衝擊、遊民的困境、外勞外傭離家討生活的艱辛、種族歧視等等。這些重大社會議題,在當時我所居住的歐洲社會,仍持續受到政府、民間與媒體的廣泛關切與辯論。
 
再回顧兒時透過日本改編卡通接觸這些作品的經歷:當時正值台灣社會初進入工業化時代,民間追求民主自由的聲浪也日益高漲。
 
《小英的故事》播出後不久,便爆發了高雄美麗島事件。當時,我是個不懂世事,只會看卡通的小孩子;重讀了這些歐洲兒童文學經典後,才理解到,打從我兒時接觸這些作品的年代起,台灣社會也開始經歷和這些作品所處理的19世紀歐洲社會相似的經濟、政治、社會與文化變革。
 
而在我出國留學的時代,隨著台灣全球化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架構逐漸定形,這批19世紀歐洲童書所觸及的社會議題,也在台灣社會逐一浮現。
 
我因此一再翻閱《小英的故事》,細細爬梳主角小英從亞洲遠行至歐洲的旅程,藉此一點一滴地串連起我在台灣與歐洲的所見所聞。
 
這並不是嚴謹的學術寫作,而是學術的浸淫之下從個人角度出發,透過一部與我同輩的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作品,在寫作過程中重新思索我所身處的社會,不論是台灣,或是歐洲。這篇長文寫成至今已將近十年。
 
在文章寫成之後,台灣陸續爆發一連串重大事件,皆是《小英的故事》原著曾經觸及,如今也在台灣社會上演的幾個議題。
 
例如,2005年高雄捷運工地的外勞暴動,突顯出國際移工飽受剝削虐待的事實;數名政治人物的爭議性發言,毫不掩飾其對外籍配偶與混血兒的歧視;大台北地區以都更為名的土地商業炒作,迫使越來越多居民無法負擔昂貴的房價;龍山寺外遊民在寒冷的冬夜遭政府派員對其灑水驅趕;苗栗縣政府計畫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,強制徵收大埔農地,引爆激烈的農民抗爭等等,皆亟待我們關心與反省:台灣社會在追求現代化與財富的過程中,誰獲得利益?誰受到傷害?誰來承擔如此重大的社會成本?
 
此外,隨著中國崛起,台灣在鉅變的國際地緣政治中,如何堅持自我的政治與文化主體性,並且站在這基礎上與其他國家平等互動,也成為當下台灣人民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。這些都是19世紀末法國兒童文學名著《小英的故事》能夠帶給21世紀初的台灣社會的啟示。
 
如今接受小英基金會邀請,本文重新在《想想論壇》連載問世,希望一些個人的反身思索,能夠拋磚引玉,邀請更多曾經被這部卡通感動的朋友,一起思考作品中觸及的許多今日台灣社會也正面臨的問題。
 
當年與我同時看這部卡通的同輩,如今大多為人父母師長;盼望大家也能有機會再透過這些過去曾經啟發我們的精彩作品,繼續帶領下一代,想想正在台灣社會發生的一切。(2012年8月)

 

 

工商焦點報導